田丰生化
田丰生化

新闻中心

NEWS

草莓白粉病发病规律、如何防治

发布时间:

2020-02-17

来源:

http://www.zztfsh.cn/

作者:

郑州田丰生化

 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,尤其大棚草莓受害严重。发生严重时,病叶率在45%以上,病果率在50%以上。 郑州田丰生化告诉你怎么解决。

  病源:

  Sphaerothecaaphanis称羽衣草单囊壳菌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,是一种专性寄生菌。菌丝体外生,具1个子蘘,子蘘含8个子蘘孢子且与菌丝相互纠结。

  发病规律:

  北方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上或塑料大棚瓜菜作物上越冬;南方多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,成为翌年初侵染源,借气流或雨水传播。经7天成熟,形成分生孢子飞散,重复侵染,加重危害。产生分生孢子适温为20℃左右,在气温15-25℃范围内蔓延快。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发病早,危害时间长,受害重。

  白粉菌属低温性病菌,在5℃以下和35℃以上均不发病。相对湿度40%-80%发病重。病菌孢子以晴天下午飞散最多,遇水滴孢子则不能萌发。草莓生长期间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,发病加重。生产上栽植密度过大、通风透光条件差,易导致白粉病的加重发生。

  土壤板结,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性差,植株长势弱等更易感染白粉病

  田间症状

  草莓白粉病主要侵害叶片和嫩尖,另外花、果、果梗及叶柄也会受害。发病初期在叶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。随病情加重,叶面布满白粉。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,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和白色粉状物。后期呈红褐色病斑,叶缘萎缩、焦枯,逐渐形成黑褐色小粒状闭囊壳。叶背症状与正面相似。发病严重时,果柄、茎、叶柄上也会布满白粉。花蕾受害,幼果不能正常膨大,并干枯。果实受害,初期出现圆形白色粉斑。随着病情逐渐扩展,后期果面覆有一层白粉,失去果实光泽并硬化,着色缓慢并丧失商品价值,严重影响浆果质量。

  草莓白粉病危害叶片初期症状:叶片正反面可见明显的白色粉状物,叶质变脆

  草莓白粉病危害叶片后期症状:叶片呈现红褐色病斑,叶缘萎缩,最后病叶逐渐枯黄

  白粉病危害草莓的典型田间症状:叶缘向上卷曲呈汤匙状

  草莓白粉病危害叶柄症状:叶柄表面覆盖一层薄霜状白色粉状物

  草莓白粉病危害花蕾症状:花柄、花瓣呈粉红色,花蕾不能开放

  草莓白粉病危害成熟果实症状:果面覆盖白色粉末,果实着色差,失去商品价值

  草莓白粉病危害青果症状:幼果停止发育,形成僵果

  草莓白粉病危害果实严重时症状:果实布满白粉,严重影响浆果质量

  防治方法

 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在于预防,发病严重后防治效果有限。所以草莓白粉病的防治须坚持“预防为主、综合控制”的方针,通过实施农业、药剂等综合配套措施,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
  1、农业防治。选用抗病品种;栽植前后要清洁园地;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残老叶和病果,并集中销毁;多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,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复合肥,避免徒长,因为叶面大而嫩绿的植株易患白粉病。合理密植,保持棚室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;加强肥水管理,培育健壮植株;大棚及温室内要适时放风,控制棚内湿度,晴天注意通风换气,阴天适当开棚降湿。

  2、药剂防治。可采用妙医1000亿枯草芽孢杆菌连续2周即可,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;在白粉病发病期连用7-10次。治疗白粉病。